又一個醫保“紅包”來了。
繼北京、廣西、甘肅、內蒙古后,新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山東、上海、浙江、江西、青海相繼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這為更多家庭托起“生育希望”。
梳理這6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輔助生殖技術進醫保的政策,可以發現多地從設置政府指導價、規范報銷比例等方面向患者釋放“醫保紅利”,且有明確的落地時間表:新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輔助生殖技術進醫保落地時間為3月1日,山東落地時間為4月1日,青海、上海、江西、浙江均在6月1日落地。
——統項目、定價格,原本“魚龍混雜”的輔助生殖醫療服務項目有了指導價。
在新一批開展輔助生殖進醫保的地區,多地印發的相關文件對照此前國家醫保局發布的立項指南,對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進行了規范,整合了取卵術、胚胎培養、胚胎移植等不同醫療服務項目,定價形式由市場調節價調整為政府指導價。
實行政府指導價后,多地費用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對指導價有不同的規定。
例如,青海、山東、新疆等地實行固定指導價;上海等地采取最高收費標準限價模式,鼓勵醫療機構加強管理、控制成本。以上海為例,其取卵術在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價格為2500元,也就是說,當地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所確定的價格不能超過2500元。
——進醫保、減負擔,更多地方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門診報銷政策。
面對可能的生育希望,一些患者卻因費用問題“打了退堂鼓”。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生殖內分泌科副主任陳淼鑫介紹,從前期檢查到促排卵、取卵、移植、胚胎冷凍……一個完整周期的一、二代試管嬰兒大概需要3萬元,另外三代試管嬰兒還需要再增加胚胎檢測費用,一般一個胚胎檢測費用約5000元。
各地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基金承受能力等,制定了相應的報銷政策,基本報銷比例在50%以上。
開展輔助生殖技術進醫保,到底能為患者節省多少錢?
梳理率先開展此政策的省份可以發現,截至2024年3月底,北京已有3.2萬人就診輔助生殖,總費用2.8億元,其中醫保基金支付1.9億元;截至2024年4月30日,廣西開展治療性輔助生殖醫療服務項目門診結算7.25萬人次,醫保基金支出1.47億元,平均報銷比例57.93%……
“進醫保減輕了患者做輔助生殖的經濟負擔,是一件好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薛晴介紹,自從北京在2023年7月落地輔助生殖進醫保后,我們醫院取卵周期數相較于此前大概增長了50%。
在各地開展輔助生殖技術進醫保前,國家醫保局也采取了一系列舉措為有生育意愿的人群“搭橋鋪路”。
一年一次的國家藥品目錄調整,將符合條件的一些生育支持藥物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2022年7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部門印發文件,從國家層面明確提出“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基金支付范圍”。
2023年6月,國家醫保局印發《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將各地原本五花八門的輔助生殖類項目分類整合為12項,進一步規范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
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開展制定全國統一的輔助生殖醫保目錄,為各地提供醫保支付參考,鼓勵更多省份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